[應景食物]肉粽營養&熱量知多少
傳統肉粽(南部粽或北部粽)主要是以糯米為食材,再包入炒製過的五花肉、紅蔥頭、香菇、蝦米、鹹蛋黃、乾魷魚、栗子、花生、竹筍等食材。因為糯米吸水膨脹率較白米低(這代表同樣的體積大小,粽子使用的糯米量較多),故熱量較使用白米及五穀米包的粽子高;再者五花肉、紅蔥頭、香菇、蝦米、竹筍、魷魚等食材大部分都需要先經炒製,這意味著會額外攝取入不少的油脂或糖,故從本質來看,粽子是屬於高醣(澱粉)高脂的食物。
肉粽的熱量一般約500~600大卡左右,從營養的角度來看,它的澱粉和脂肪含量已足夠,但蛋白質(一般僅有0.5~1.0份左右)和蔬菜量則偏低,故建議若要吃粽子的話,一餐以一顆為主,可搭配蔬菜,如應景的筍子、長豆吃或再搭點肉類吃,以彌補粽子營養不均的問題,並可增加飽食感,避免”肉粽吃一顆不飽,吃兩顆熱量太高”;或”吃不飽容易餓,晚點還要再吃點心”的問題。
除了傳統肉粽外,在台灣還常見鹼粽、客家粿粽等不同的粽子,粿粽體積較小約200-250大卡,鹼粽雖沒有餡料,熱量僅有120-150大卡左右,但食用時需搭配糖漿、果糖或蜂蜜等使用,故亦須留意這些沾料的熱量問題。但不管是吃那種粽子,為了營養均衡且增加飽食感避免過食或導致不好消化,都建議最好搭配蔬菜或肉類食用,或飯後吃點水果來增加飽食感。